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浙江大街美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浙江大街美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说一点有关浙江人在新疆伊犁的消息,伊犁的内地人多数是甘肃、河南、四川、江苏、陕西、宁夏这几个省份的人,浙江人属于少数。但是在我们这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:江苏出工头,浙江出老板。伊犁的浙江商会规模比较大,浙商财力雄厚,他们投资水电开发、宾馆、加油站、房地产等行业,在我们外行看来实力是很雄厚的。从这一点看,就不难理解你的问题了,一、浙江人在什么行业投资,那一定是瞅准了赚钱的机会,绝不会是盲目投资,我还是比较相信浙江人的睿智的。二、浙江人有钱,他们可以联合起来垄断市场,这也或许是浙商以前惯用经营策略,我在网络媒体上看到过此类报道。
回到你的问题上来,你说“很多浙江人借钱***去开超市”,我不太相信,我是没见过浙江人借钱做生意的,有可能我是孤陋寡闻吧。
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商业嗅觉和超前眼光,以及胆识。他们看到了最新国策下的特殊机会:
第一,国家开始实施“国内大循环为主,国内国际双循环”战略。
那么扩大和激活内需将成为必然。扩大内需:
一是增加居民收入,让大家手里有钱,并鼓励大家拿出来用;
二是增加和创新消费业态,居民手里有钱了,到哪里去用?得有足够的地方用,并且这些地方必须是大家愿意去消费的地方。
你想想看,大家如果要增加消费了,首先哪方面的支出会增大?与日常生活等紧密相关的领域是首选。
那么便利店、便民超市等业态将成为吸纳新增消费的主力业态。
第二,相关政策,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落实了。
商务部等13部门已经联合出台一些具体方案。
商务部近期印发了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、连锁化的三年行动通知,到2022年,全国品牌化、连锁化的便利店总量要达到30万,中等以上城市每100万人口至少要拥有200家门店。
你知道商务部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吗?
因为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,便利店的数量其实是严重不足的,已经到了抑制消费的程度。
100万人200家便利店,也就是平均5000人一家店。目前绝大部分城市没有达到这个水平,有的城市是每2万人甚至3万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。其实每5000人一家便利店,已经是最低最基本的要求了。
为什么是最低要求呢?
2012年,每2800个日本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,***是每2000人。
我们把这个要求再降低一点,如果以每3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作为分界线的话,那么2019年只有五座城市迈过了这个门槛,分别是东莞、长沙、太原、深圳和广州。
你可能会说了,咱们能跟日本比吗,人家人均收入比我们高。那好,我们来看看这些发达国家的以往经验: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后,便利店就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。
去年我们的人均GDP是1.03万美元,刚好突破1万美元大关,而且这个是连带老少边穷地区一起算的。所以随便哪个中等以上城市,人均GDP都是远远高于这个数的。
因此,大部分城市是符合这个标准的。但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搞头,比如东莞、长沙、太原、深圳、广州最好就别去搞了。
以上,是国家发展红利下的巨大商机,看到这一步的浙江人已经很让人佩服了。
但更值得我们钦佩的是,他们敢干、能干的胆识!
为什么这么说呢。正如我们感觉到的,社区商超、便利店满大街都是,并且很多都不盈利,生存堪忧。按眼见的情况,应该减少这样的便利店才对呀。
没错,这样的店应该减少。准确来说应该被取代!
你在你们小区,有没有发现类似这样的现象,以前没有进口零食店(或连锁零食店,或其他新形式的店),突然某天小区就开了一家这样的,一段时间之后,你发现这家店生意居然很好。
你回想下,在这家店开之前,也许你和你们小区的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消费需求的,但当这家店开出来后,你发现,大家的需求被开发出来了。
所以小区的便利店不是太多了,而是太少了。
能够挖掘新的消费需求,培养新的消费习惯的便利店太少了。这种缺乏创新的现象,已经开始抑制消费的增长了。而这正是国家现时的需要,也是个人和企业的巨大机会和挑战。
所以,这些浙江人的商业头脑,值得我们佩服。
那么你认为他们会成功吗?你如果创业,会选择便利店、商超吗?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浙江大街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浙江大街美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bksjvt.cn/post/123571.html